高點網路書店 ─ 全國最大考試用書網路書店【公職就業 / 高普特考 / 研究所考 / 律師司法官 / 英文檢測 / 金融證照】年度考試 . 暢銷排行
綠色當道!
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
 
 

自從2004年《明天過後》及2006 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上映以來,全球暖化對人類所帶來的衝擊,已成為熱門的話題。如何喚起人類對於生態環境變化的覺知能力,並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是刻不容緩。從教育著手,並結合正規與非正規環境教育體系,共同推動臺灣的生態與環境教育,應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全世界各大學在過去約20年以來,推動學校的「綠色化」 (greening) 工作,並結合成各項聯盟,推動相關的工程、行政管理與教育的工作。近年來,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投諸大量資金與行政改革努力,對外宣稱將致力於建立綠色大學,使得大學的校園永續性 (campussustainability)
或綠色大學 (green university) 工作成為具未來性的大學發展主流。臺灣教育部於1998年開始推動中小學之永續校園,同時於2004 年補助10 餘所公私立大學,建立大學的永續校園示範基地,成為臺灣綠色大學運動的前驅行動。以過去數十年以來,國際社會中綠色大學的工作內涵而論,軟體為主軸,硬體為輔助,且大學的學生為主動參與者與權益相關者 (stakeholder) ,與中小學的永續校園經營方式中的硬體為主、軟體為輔,學生為受教育者的特性有所差異。因此,近年來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另行啟動「綠色大學」行動的想法逐步醞釀中。

 
 
「綠色大學」如何定義?又肩負了哪些重要任務?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葉欣誠 教授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於幼華 教授 告訴你:
 

「綠色大學」(green university)一詞在國際間的共通意義即是大學以「永續發展」的概念為願景的各類活動,並代表高等教育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應負的重要責任。在1970年代,此概念在北美洲最初發展的緣由,事實上是為了降低大學在運作時所產生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大學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廢水、化學物質和有毒廢棄物等,這些物質最終都會成為校園和鄰近社區的環境問題,消耗量甚至可能會大過組成單純的社區和機構,或是一些企業團體。因此,降低這些環境問題對於校園與社區的衝擊,是早期綠色大學最基本要解決的問題,一些因應這些環境問題而產生的大學環境行動因此而出現(Bartlett & Chase, 2004; Creighton, 1998)。

除了以學校行政為核心的環境管理之外,環境教育也是大學應負擔的重要任務。王民(2002)在《可持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一書中表示,「人」是永續發展問題的核心,人的素質是永續發展的關鍵(王民譯,2002)。以此觀點為出發點,他認為教育對於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教育自身實現了永續發展,才能實現整個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Bekessy等人(2003)強調,學校往往造就許多決策制定者、經理人與教師等,對於整體社會發展方向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因此,當人類面臨重大的環境問題時,學校環境教育之落實更顯重要。

整體而言,綠色大學的發展一開始是為了保護環境而產生的各種管理策略,到後來逐漸延伸至發展環境教育以提升所有人員的環境意識,將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入於大學的教育中,充分發揮大學教育的功能。此外,大學也應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內部經營管理與外部環境,擬定改進策略與行動方案,降低學校對於環境的衝擊,最終回饋到社區與社會中。

   
 
… 轉載自《教育研究月刊第180期》
 
 
 
全球各國家如何落實「綠色大學」概念?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葉欣誠 教授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於幼華  告訴你:
 

在國際社會中,綠色大學的觀念可追溯至許多重要的國際宣言。許多國際宣言皆提及高等教育永續發展的議題,其中最早的可溯至1972年的「斯德哥爾摩宣言」(The Stockholm Declaration),並以「塔樂禮宣言」(The Talloires Declaration)為綠色大學發展的關鍵。塔樂禮宣言揭示了大學領導者必須提供領導和支持,動員內部與外部資源,使其學校可以應付迫切的挑戰,以讓大學能在面對環境惡化的現況下,實踐恢復環境的概念。往後發展的諸多宣言皆指出,以永續發展為願景的高等教育機構需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由大學領導人發起,動員學校全體人員,自願性地實行環境行動計畫,肩負起對目前及未來世代重要的責任與義務(Wright, 2002)。

宣言的發展更帶動了組織的成立,這些機構與組織的工作重點皆持續強調「合作」的重要性,無論是組織間或學校間發展計畫的合作、資訊的相互交流、學校與社區的夥伴關係,或是聯網組織的發展,都強調了相互合作所創造的力量。

近年來,在「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後,世界各主要國家均致力於溫室氣體減量,其中,大學也是減量的重要標的。由「塔樂禮宣言」持續的發展,設立了國際組織──「大學領袖推動永續未來協會」(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Leader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ULSF]),該組織至今仍持續推動大學等高等院校之永續發展與綠色化。至2008 年10月為止,全世界共有378 所大學簽署宣言(ULSF, 2008)。

而即便是在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許多大專院校也已紛紛往「低碳」(carbon neutrality)方向規劃與執行各種計畫。在2007年6月,美國共有284所大學簽署了「美國大學與學院校長的氣候承諾」(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s Climate Commitment),其中就特別強調推動凍結CO2 排放,宣示要在兩年內盤查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在學生教授職員組成的委員會監督下,設定減碳時程表及行動策略,行動包括改換照明設備、汽車或飛機等交通工具的碳減量、食物的碳減量等。簽署的大學與學校從知名的常春藤名校,譬如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等到小型學院、社區大學或公開大學等。美國的能源行動聯盟(Energy Action Coalition)並聘用70名專職人員輔導各大學學生,遊說他們的校長加入宣言的簽署(Deutsch, 2007)。直至2009年2月為止,共已累計614所美國大學簽署了前述的「美國大學與學院校長的氣候承諾」。

   
 
… 轉載自《教育研究月刊第180期》
 
 
高點網路書店 台北市開封街一段2號8樓 電話:02-2381-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