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黃姿霓 老師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吳清山 局長 告訴你: |
西方先進國家中,教育經費為重要的公帑支出之一,其主要目的係為追求高品質與具效能的教育,因此過去20幾年,社會對教育成果的關注有增無減,尤其在持續追求教育領域專業化、教師專業成長、符合教育績效責任的潮流影響下,革新師資培育制度勢在必行(Calderhead & Shorrock, 1997)。為因應此波改革,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國直接推動學校本位師資培育,期能滿足國民中小學現場需求,而其中又以美國各州提倡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PDSs)最具規模,鼓勵大學與國民中小學合作,由雙方共同舉辦一系列的專業成長活動,除了可以發揮大學教師的專業知識來輔導學校教師解決教學問題,更可以讓大學教師明白,大學應培養出具備何種能力的教師,創造出大學與國民中小學雙贏的局面(Stallings & Kowalski, 1990)。 |
| |
師資培育大學(以下簡稱師培大學)擁有豐富的教授群、圖書資源及軟硬體設備,正可以提供國民中小學(以下簡稱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之有力支援。而師培大學與學校合作,不僅能將校內實習教師送至學校實習,亦可發揮師培大學的專業,取得學校認同。根據Maloney與Powell(1995)指出,以美國Kingston大學推動學校本位師資培育為例,培養師培大學與學校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打破了以往學校扮演實習教師在實習期間的關鍵性地位,因此,師培大學必須提供一系列的訓練方案,促進實習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供學校相關的研究與進修機會,形成專業發展學校。鑑於師培大學和學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可以為教育品質帶來豐沛之效益,故美國各州積極推動師培大學與學校合作,希望藉由改善教師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成就。 |
| |
因此,學校如何打破過去封閉性文化與教學單打獨鬥之進行方式,引進新的教育措施與現代教育觀念,成為學校重新改造之重要方向。臺灣目前大學與學校之合作關係,提出以下五點建議,做為臺灣推動專業發展學校之啟示。 |
| |
一、 | 政府宜因應臺灣大學與學校合作之需求與現況,訂定出具激勵性的計畫,鼓勵推動專業發展學校 |
| |
美國各州正如火如荼地推動專業發展學校,各州教育部門均重視大學與中小學的夥伴關係合作;相較於國內,則仍屬於剛起步的實驗性階段。誠如教育部中教司陳益興前司長於2006年臺灣師範大學辦理的「師資培用聯盟實施成果發表會」中所提出,師資培用合作理念,表示職前培育與在職進修的「培育」與「致用」應相互交融,以培養經師與人師兼重的良師,在普通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專門課程等三方面,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應充分合作,培養「適能適任」的優質良師;在教育實習方面,應建立指導教師、輔導教師與實習學生間之三聯關係,以提升教師實踐力(中等教育司資訊網即時新聞,2006)。 |
| |
教育部在2008年推動「教育部97年度獎勵師資培育典範實施計畫」,該計畫之目的為傳承師資培育實務運作經驗、鼓勵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融合師資培育理論與實務(教育部,2008)。由以上得知,政府目前以積極的態度,建構利於專業發展學校的合作環境,並鼓勵各國民中小學與師培大學依各自的專業需求,選擇所需要的合作夥伴方式。 |
| |
二、 | 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應多互動與溝通,增進雙方瞭解,減少夥伴關係發展中的障礙與問題 |
| |
專業發展學校的建立,主要是透過師資培育機構與中小學夥伴關係的發展,達到學校重構與師資教育改革的雙重目標(孫志麟,2002)。但是,在建立夥伴關係的過程中,卻常因產生許多障礙,而使彼此對追求進一步的教育成功有所遲疑。基本上,影響專業發展學校運作的障礙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內容與步調不同、教育專業的重心不同、學術自由的程度不同、追求報酬的方式不同、對職前教師的看法不同,以及權力大小的不同(高熏芳,2002)。除此之外,參與人員對專業發展學校的認同感、大學與中小學文化的歧異性、人力時間與經費的限制等,也都會影響專業發展學校的推動(楊棠焱,2007)。 |
| |
然而,雙方如果能在合作前充分溝通、於合作過程中確實執行承諾,並在合作後有所反省檢討,將會減少不同機構合作的障礙。因此,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應該主動積極與雙方聯絡,開啟合作關係,尋求彼此的專業發展。而大學與學校也可以透過逐步合作的方式建立彼此的信任,共同為學校的教育品質努力。 |
| |
三、 | 擴大專業發展學校的夥伴關係,符合教育中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強化教育成效 |
| |
中小學和大學的合作夥伴關係,範圍應該變得更寬闊。以美國而言,大多數的夥伴關係起初都是協助個別的中小學學生或教師的方案,後來才涉及學校系統中的多項元素──學生、教師、課程及行政的合作,甚至有更多的合作範圍是全州性與全國性的。於是,最後中小學和大學的合作夥伴關係也開始包括教育界以外的組織,例如:商界、社會服務單位及少數民族的社區組織,以便發展一個全面性、統合性的兒童服務系統(葉紹國譯,2003)。 |
| |
由於目前全世界的教育領域講求教育績效責任,因此如果學校能廣納教育利害關係人之需求,不僅能夠提升學校的教育責任,進一步更能符合社會需求,得到社會認同。尤其目前的學校系統已從過去的封閉性走向開放性,勢必得面對社會的要求,提供高品質的教育。除此之外,廣納各方意見,亦可尋求學校外的社會資源協助,利用社會的無限資源,不再局限校內有限資源,才是學校真正生存之道。 |
| |
四、 | 大學與學校推動專業發展學校,除了追求師資培育改革、提升教師專業成長,更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 |
| |
推動專業發展學校的方案,其主要目的係促進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發展成為夥伴關係,共同為改善師資培育、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探究本位學習而努力(Levine, 1992; Trachtman, 1998)。然而,所有的教育改革皆以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為終極目的,推動專業發展學校也不例外。 |
| |
astle、Arends與Rockwood(2008)針對專業發展學校與非專業發展學校學生在學習成就上的差異,進行為期四年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專業發展學校的學生其學習成果較佳,尤其低成就學生學業表現明顯進步,因此提出透過師培大學及中小學共同努力,對低學業成就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在極度缺乏教師資源的學校,透過專業發展學校,將可提高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結論。由上述得知,對我國的教育現況而言,或許透過推動專業發展學校,可對弱勢偏遠地區學校、教育優先區的學生產生更大的教育成效。 |
| |
五、 | 大學與學校設立推動專業發展學校的專責單位,聘僱專人從事溝通協調,以提升辦理績效 |
| |
大學機構中會聘僱專門的聯絡人員(liaisons),這些人員有可能由大學教授或中小學的教師兼任,也有可能是由大學與中小學專門聘任,其主要工作為加強彼此的聯繫;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立學校指導委員會(school or site-based steering committees),邀請大學教授、學校教師、校長或家長,也包括聯絡員參與,讓所有參與專業發展學校的相關人員皆有溝通協調之功能(楊棠焱,2007)。 |
| |
由上得知,大學與學校之間的聯繫應有固定的窗口或成員,透過專責單位、專職人員負責,協調整合學校各單位意見與資源,也可以適時地掌握各學校推動專業發展的情形,向各單位報告,以追求高效率的執行成效。除此之外,專職人員除了處理平常的業務之外,也可以主動替專業發展學校尋求資源,甚至推廣教育成效,讓社會大眾瞭解專業發展學校的推動情形,以利專業發展學校的推行。 |
| |
| … 轉載自《地方教育發展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