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加油站 】 |
| |||||
化解環境衝突, |
德國繼逐步落實二○二二年實現無核家園後,現在為達減排目標,開始討論全面廢除燃煤發電……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決定德國在二○二二年前全面廢核電,並在二○五○年達到百分之八十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德國電力目前約四分之一來自再生能源。不過,梅克爾宣布廢核時關閉八座核電反應爐,意外造成燃煤發電比率增至百分之四十六,取代核能發電缺口。德國燃煤用量激增,與美國頁岩油發展也息息相關,美國有了便宜天然氣後將燃煤出口歐洲,加上俄國賣給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偏高,使得相對汙染較低的天然氣發電廠反而難以獲利,多座天然氣發電廠關廠。另外,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崩解,過量排碳罰金降低,使燃煤發電更具競爭力。 大量消耗能源的產業則擔心,德國若廢煤必須花更多錢買再生能源,而電價上漲恐削弱德國的競爭力,況且德國現行電價已是歐洲最高……
| |||
.................................................................................................................................................... | |||
環境的衝突與化解 人類因為感覺到自身的環境遭受到破壞,覺察到環境的惡化已經影響我們生存的權利與生活的品質,才有諸多環境相關學門的產生,因此可知,環境衝突的化解是最後必須被達成的目標。 本書將環境衝突與化解分為四個層次,分為國際、政府、企業與社區的環境衝突。 (一)政府層次 政府可以透過政策宣導與溝通、在地居民參與決策、補償與回饋、完善的監測,以及管制企業手段來化解環境衝突,但效果往往有限,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衝突點存在於非常基本的層面。這樣的基本政策議題要在國家政策層級上進行更完整的辯論,只靠主管機關去化解衝突往往事倍功半。 (二)企業層次 (三)社區層次 因為社區的環境衝突不能忍受太長時間的拖延,大部分的問題都會透過社區的運作和政府的措施獲得控制,其中有兩項例外:一是渉及文化的長遠因素,二是鄰避現象。前者像是印度對牛的尊重縱容、華人燒香放鞭炮、甚至吐痰和隨意小便等等,由於根深柢固的文化觀念讓社區的其他成員願意容忍這些行為造成的髒亂或不便,要改善就困難得多。鄰避(Not In My Back Yard, NIMBY)現象更難解決大家都需要垃圾場與火葬場,但沒有人願意讓這些「鄰避設施」設亅在自己的住家附近,政府透過補償和良好的環境規劃雖然能夠有限度地改善,最後往往還是引發各種抗爭事件,也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 (四)國際層次 國際環境衝突的另一個層次是國際間的環境問題如何影響在地生活,例如環境荷爾蒙、農藥、重金屬透過洋流、氣流、生物移動與累積、貨物運輸等管道,進入許多國家,有些國家能管制,有些國家則連監測的能力都沒有,造成的傷害也各不相同。這種問題由於無法追查污染源,或者無法確認污染源與其後果之間的關聯性,受害者投訴無門、求償無著,要靠國際間的力量進行廣泛的管制,也要依賴政府的預警與管制措施來保護人民,都是費時耗力的長期抗戰。 而國際間環境衝突的轉移是另一個應被注意的課題特別是礦產、漁場、森林資源或土地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會因為全球經濟情勢的變動和各國之間政策的差異而發生變化,環境衝突的地區與性質就跟著改變。例如,二十世紀後期,已開發國家在採礦上的投入已經逐漸減少,但開發中國家的礦產開發卻增加。工業化國家是主要的礦產消費國,開發中國家卻往往因經濟考量而放寬與環境相關的法規,企業在全球各地尋找資源之外、也在尋找法規寬鬆、生產成本較低的區域落腳,這也造成國際間環境衝突的轉移與質變。 | |||
.................................................................................................................................................... ■ 內容摘自『環境治理與公共事務』,汪明生、鍾國南 著,智勝出版 |
| 環境治理與公共事務 汪明生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永久聘任教授(2000-)、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理事長(2014-)、中華產學聯盟協會秘書長(2013-)、「公共事務評論」學術期刊總編輯(1999-)以及平潭開放開發顧問(2014-)。 學經歷: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事務博士及企業管理碩士,曾任國科會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準理性認知與發展階段觀點之跨域治理步驟與風險溝通策略研擬-以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例」計畫主持人(2013-2016)、「公民治理與社會發展的課題分析與參考架構-以高雄地區1989-2011的環境管理、都會治理兩岸交流與公共事務教育為例」(2012-2013)、國科會「都會區環境品質評估」大型計畫環境管理組召集人(1990-1994)、「JournalofPublicPolicyandManagement」編輯、SchoolofPublicPolicy,GeorgeMasonUniversity傑出訪問學者。 於2011年獲「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獎」,除擔任高雄市永續發展委員及大連理工大學海天學者之外,亦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報」及廣州中山大學「公共行政評論」海外編輯委員,並任兼任教授於中國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武漢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廣州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等多所大學。於EnvironmentalManagement、JournalofMultiple-CriteriaDecisionAnalysis、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中華民國管科會「管理學報」(TSSCI)、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評論」(CSSCI)、哈爾濱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報」(CSSCI)等期刊發表60多篇學術論文。 鍾國南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博士、文化大學海洋研究所資源組碩士。曾任職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分所及澎湖水族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農委會漁業署。 .................................................................................................................................................... 本書三大特色
........................................................................................................................................................... | |
|
★ 近期熱門優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