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加油站
回上頁 | 歷期頁面《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創業學:創業家、機會與環境視角

創業機會自己創造!




我要購買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表示,創業最重要的是第1桶金,但目前的低薪環境,年輕人扣除基本生活需求後,也需要很長時間才存得到,因此,財經雜誌只要做渡假打工議題時,該期銷售就特別好,以澳洲肉品肢解(俗稱屠夫)職缺為例,工作1、2年就能換到1桶金,顯示年輕人對存創業基金的渴望。

  雞排博士宋耿郎認為,創業是九死一生,尤其年輕人是因低薪或與主管處得不好而被迫創業,建議創業前還是要具備觀念、技術、資金等條件都到位,並先思考風險再想利潤,並挖掘成功者的經驗,才不至於失敗而負債累累。

  Gogoro行銷總監陳彥揚點出,創業家背後都要有個願景,如「改變世界」,並將願景成功傳達給他人……

【轉載自 中時電子報/2017年8月1日】
 
  ....................................................................................................................................................
 

創業機會辨識的決策!

創業機會辨識的決策有以下考量:

一、並不存在最佳的創業機會

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所謂最佳的創業機會。原因是創業機會決策問題存有三個特徵:(1) 與創業相關的市場資訊經常不齊全,也不透明,因此創業機會隱藏著大量的不確定風險;(2)即使可以取得創業機會相關資訊,我們也無法預測此項創業機會可能創造的成果效益。因為創業過程不但受制於創業者的執行能力,且這個過程本身就存在高度不確定。再加上環境變動風險、以及無法控制的機運因素,在在都影響創業機會的未來成就;(3)當市場中有多人競逐同樣一項機會,以至於產生不同的創業行動,那麼這些創業行動必然形成相互競爭與影響。問題是,我們無法預知競爭情境,也無法控制競爭者的行為,因此縱使個人做出最理性明智的創業決策,也可能因為他人的決策行為,而造成完全不如預期的結果。

二、需要為創業機會決策建立創業的方法與目標架構

雖然資訊不齊全,但創業家仍需運用其主觀認知為創業過程建立一套方法與目的架構,做為創業決策之依據。創業家憑其專業知識與經驗,以創意思考方式提出對於如何有效運用資源的創新構想,並相信這種創新作為能夠創造顯著的效益回報。創業家對於創新方法與目標架構(new means-ends frameworks)能夠將機會轉化為利潤的信念,正是創業決策的核心基礎。

顯然,不同的創業家針對相同的創業機會,可能會建立不同的方法與架構,因此他們也會做出不同的創業決策。創業決策並非理性的市場交易結果,需要建立新的方法與目標架構做為創業決策的依據。

三、創業機會辨識是一種主觀認知決策

創業決策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每個人對於環境情境與機會價值的主觀認知不同,每一個人為創業機會建立的方法與成果架構也會有所差異,當風險態度不同,他們對於機會價值的判斷也會不同,因此他們將做出非常個人化的決策。

四、創造力對於創業機會辨識具有重要影響

由於創業機會存在很高的不確定風險,創業機會價值探索存在極大的資訊缺口,因此需要創業家運用創造力建立一套能夠創造機會價值的創新方法與目的架構,包括如何有效地運用資源、以及如何重組資源以發揮新價值?如何設計商業模式、以及經營策略以贏得市場?如何開發新產品服務以滿足顧客需求?

由於市場尚不存在,顧客需求尚不明確,也不清楚競爭者行為,創業機會開發等同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美麗遠景商機。規劃能夠實現商機的可行方案,需要依賴創業家的創意思考與創造力,顯示創造力在創業決策過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本書強調創業是一種人與機會互動的過程,機會雖然是客觀的存在,但如何運用機會?如何評斷機會?則純然是個人的主觀決策。至於創業會價值的開發,也需要依賴人們發揮創造力,探索創業機會,建立能夠揮資源利用價值的創業方法與成果架構。因此,機會辨識與決策過程會明顯受到個人創造力、主觀價值認知、資源能力、以及風險態度的影響。

五、機會辨識也需要考慮市場進入時機

所謂好的機會,是否許多人都會看到,若不及時把握,別人就會捷足先登?這是一個有關機會窗口開啟時間與長度的問題,當機會窗口打開時,有多少人能及時知覺?是否需要即刻進入?或應觀望一段時間?領先進入的是贏得先機或是悲慘烈士?跟隨者是否還能取得商機?機會窗口開啟的時間會有多長?何時才是創業機會最適合的進入時間?

商機辨識除了能知覺機會窗口打開的時間,還要能判斷機會窗口打開的時間長度,並做出最適合進入時機的決策、以及採取最適合的進入策略。商機辨識需要考量最適合時間點、進入策略模式、以及結合產業生態體系,也就是說,創業家在進行商機辨識時,需要綜合天時、地利、人和後,才可能做出最佳的商機評估抉擇。

六、創業機會決策充斥著有待驗證的假設臆測

由於創業是一個過程,所以創業家在創業過程中,持續檢視假設與臆測的正確性,並適時修訂他們的創業決策。不確定性是創業機會辨識的本質,因此並不存在所謂正確與最佳的決策。創業決策所依據的假設臆測都具有不確定風險,創業決策依據的主觀認知也可能偏頗或錯誤,唯有在實踐過程中採取動態決策,才能降低不確定性所造成的巨大風險,因此為降低創業的不確定風險,創業決策具有動態性的特質。

 
....................................................................................................................................................

■ 內容摘自『創業學:創業家、機會與環境視角』,劉常勇、謝如梅 著,智勝 出版
我要購買


405
(定價 450 元)

詳細書摘

創業學:創業家、機會與環境視角


劉常勇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教授、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
經歷: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義守大學講座教授、實踐大學副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員
學歷:美國奧本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博士
學術榮譽: 呂鳳章管理獎章、李國鼎管理獎章、經濟部金書獎 專長領域:科技管理、創業管理、科技產業經營與分析、創新與變革管理、中國企業經營與管理

謝如梅
現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
經歷:美國Babson College訪問學者(2007-2008年)、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臺灣團隊共同主持人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博士
專長領域:創業管理、創業教育、科技創新與管理

....................................................................................................................................................

本書主要三大特色

  1. 本書適用對象:創業研究者、創業教學與課程修習者、創業政策制定者。
  2. 創業需要大量實作與實務經驗,但缺乏科學研究的直覺經驗,難以被推廣與複製。本書從理論端出發,讓創業不再只是少數成功典範的經驗談,而是可驗證的專業知識。
  3. 臺灣自2010年正式加入國際計畫——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作者群為計畫共同主持人,並長期協助蒐集第一手資料與分析,本書彙整歷年研究成果與報告精華,可一窺臺灣創業活動在國際上的表現。


...........................................................................................................................................................
{ Go Top }
回上頁 | 歷期頁面《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近期熱門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