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加油站
首頁學習加油站Hot Issue 重要議題回顧%E5%9C%A8%E5%9C%B0%E7%B6%93%E6%BF%9F%E8%A6%8B%E6%9C%88%E6%98%8E
回上頁 | 歷期頁面《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

在地經濟見月明

   縣政府以客家文化生活圈為第 2核心,利用台糖廢鐵道從屏 37線到屏市田中一橫巷,設置長 3.8公里、寬 3米的自行車道,預定十三日完工、廿九日試騎,成為連接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縣立運動公園與屏東市區的觀光休閒旅遊新動線。客務局表示此將可提供民眾以休閒、運動方式前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等,不僅能紓解假期尖峰交通量,也可增進遊客停留時間,促進地方觀光發展……

【 轉載自中國時報 2007/12/05】
  ....................................................................................................................................................
 

台灣近年來為因應全球化經濟的衝擊,也推出振興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在本書二個實際案例(苗栗縣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頭屋鳳鳴社區)比較二個客家非營利組織推動產業化情形,作者歸納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 . 產業化有助於活絡地方經濟發展:

由二個案例顯示,居民透過參與生產過程或觀光旅遊的服務,雖未能有直接的商品產值、收益的統計,但實際從間接的地方觀光旅遊人次的增加,地方休閒旅遊的活絡,都顯示有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 . 產業規模小、發展性受限:

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若礙於組織規模過小、人力資源有限下,產業化發展的延展性及與外部的異業結盟空間大為受限。根據 Dees 的研究,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發展很不容易成功,在新成之年有70%的會失敗,主因在於缺乏特定商業組織技能、管理能力及能夠在商業市場成功的可信度(Dess, 1996)。

三 . 產品內涵兼具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

葉玲玲(2004)研究指出,非營利組織在創造有產值的服務或商品的同時,也創造出文化的、社會的或是環境的價值。以頭屋社區發展協會為例,以古山村、古廟及客家房屋的訴求做為產業化發展的特色,雖並非實質產業化的商品,卻成為產業化過程建立良好公益形象的重要內涵。

四 . 組織內部動員力強、凝聚力深,有益產業化推動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常面臨一些質疑,如:組織管理問題、公益形象及使命漂移問題,在本研究二個案例,無論是組織領導或幹部,皆未受過商業管理專業訓練,但組織管理部分,因組織公益使命的共識,導致組織運作呈現很深厚的動員力與凝聚力,有助於產業化的發展。

五 . 政治力介入導致社區互動網絡斷裂:

Brehn 與 Rahn(1997)提出,社會資本的內涵包括:對政府的信任、公民的參與與人際間的信任,其中公民的參與及人際的信任可以建立綿密的共榮關係。由本研究中,確實發現社區互動網絡的建構及信任的問題,會影響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的發展。

六 . 資源的依賴與政策的延續:

多元就業方案無以為繼,導致非營利組織經費陷入困境,也成為非營利組織產業化永續發展的阻礙之一。此外若政策的反覆或缺乏延續性,導致在對政策的認知與期待下,常與政府部門間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組織資金不足亟需政府支援的情況下,是非常不利於非營利組織推展產業化,也非常不利於政府與社區間信任關係發展的。

七 . 教育的紮根與人力資本的挑戰:

對社區公益與產業發展的使命感,讓協會成員能夠持續克服困難走下去。因此二協會均體認教育紮根的重要性。此外,這些社區人才並沒有商業專業的背景,在產品開發、行銷策略,甚至是客家相關產品潛力的找尋上是否有足夠的精準度,都是面臨考驗的。

 

  ....................................................................................................................................................
   


450
(定價500元)

詳細書摘

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


丘 昌 泰
學 歷 ‧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政策分析博士‧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政策碩士‧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統計學系
現 職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專 長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質化研究╱量化研究‧環保政策╱災難與危機管理
    ‧地方政府‧客家族群研究

蕭 新 煌
現 職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1984.8-)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95.7-)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2003.1-)
專 長 ‧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東亞與東南亞中產階級
    ‧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非營利組織


....................................................................................................................................................

推薦本書二大理由


本書企圖以臺灣與全球經驗的比較視野,探討世界各地的客家與在地社會,在產業、語言、家族、通婚、藝術、政治、宗教、信仰或族群關係產生那些特有的樣貌?客家族群又如何維持其客家認同和建立客家意識?客家族群是否有其一定的角色和值得注意和矚目的地位?其發展前景又為何?


從本書十九篇論文所涵蓋的臺灣、東南亞、日本與中國經驗中的客家多樣議題來看,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的互動已呈現出明顯的多元風貌,這對於建構客家研究必要的脈絡性和比較視野當有其貢獻。


...........................................................................................................................................................
 
{ Go Top }
回上頁 | 歷期頁面《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近期熱門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