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大會今天複決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反對修憲的親民黨及台聯將採取議事杯葛策略,擬讓修憲無法完成。但在民、國兩大黨強力壓制下,預料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席次減半及公投入憲、廢國大等修憲案今天應可過關。 民進黨與國民黨將採複式動員的人釘人策略,兩黨高層將全程掌握,務使修憲案順利通過……。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 94.06.07】

.....................................................................................................................
「政治人(homo politicus)與經濟人(homo economicus)是相同的,從這個一般對於人求自利(self-interest)的假設可獲得以下的重要推論:公共選擇與私人選擇之所以看起來不同,並非源自個人在這兩種情況下採取了不同的行為目標,而是因為行為限制的不同。不同的結果之所以產生,並非因為導引公共選擇的動機異於導引私人選擇的動機,而是因為在私人市場(private markets)中,自利的選民與政客所做的選擇主要影響到他們本身;然而在政治市場(political markets)中,自利的選民與政客所做的選擇則主要影響到其他人。」出自 F. S. McChesney and W. F. Shughart II。
 
何謂公共選擇?
十年來,已儼然是研究政治問題與現象的有力工具,並成為政治學門與經濟學門學生必修的課程。
 
票決矛盾—公共選擇重要理論之一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甲、乙、丙三人要從A、B、C三個替代方案中做選擇,每個人對這三個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圖所示。

A
B
C
B
C
A
C
A
B

如果使用最高票獲勝的簡單多數決方法,我們先就A與B兩方案進行票選,這時A方案獲勝;A方案再與剩下的C方案進行票選,這時C方案將獲勝。但是如果我們使用不同的方式開始,例如先對B與C兩方案進行比較,B方案獲勝,然後,B與A兩方案再進行票選,則A案將獲勝。或者先就C與A兩方案進行票選,C方案將獲勝,然後,C與B兩方案再進行票選,則B方案將獲勝。票決矛盾(voting paradoxes)指的是,簡單多數決的程序可以獲得三種結果中的任何一種,其結果係取決於替代方案被比較的順序。

 
滾木立法--公共選擇重要理論之二
滾木立法是一個很奇怪的詞,但是它的意義很簡單,滾木立法就是選票交易(vote trading)。舉例而言,下議院或國會的成員可能願意投票支持某一項法案,以獲得另一位議員對另一項議題的支持。滾木立法在任何民主政治系統都是很普遍的現象。事實上,它支配了大部分的民主政體中的選擇過程,雖然這都被隱藏於公眾所能見之外。有時候,為了使其中某些持有反對此種「政治市場活動」之道德觀念的人比較愉快,它的形式會被偽裝。
.....................................................................................................................
   




詳細書摘 >>
我要購買 >>
 
 

  政府失靈—公共選擇的初探
徐 仁 輝
現 職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兼研發長
.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兼任教授
.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委員
. 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上櫃審議委員
.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學 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
專 長 •財務行政
•公共經濟學
   
陳 敦 源
現 職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學 歷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
專 長 •民主理論
•制度理論
•公共政策
•公共選擇
•社會方法論
   
黃 光 雄
現 職 .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學 歷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
專 長 •公共選擇
•賽局理論
•財務風險管理
   
.....................................................................................................................
推薦理由:
內容由公共選擇派之鼻祖 Gordon Tullock 領軍,並由國內重要公共行政研究學者共同翻譯,豐富內容、文字流暢是讀者不可錯過的精采著作。
1. 公共議題經濟學
2.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Issues, 13e
高點網路書店 台北市開封街一段2號8樓 02-2311-778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