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縣政府以客家文化生活圈為第 2核心,利用台糖廢鐵道從屏 37線到屏市田中一橫巷,設置長
3.8公里、寬 3米的自行車道,預定十三日完工、廿九日試騎,成為連接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縣立運動公園與屏東市區的觀光休閒旅遊新動線。客務局表示此將可提供民眾以休閒、運動方式前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等,不僅能紓解假期尖峰交通量,也可增進遊客停留時間,促進地方觀光發展……
【 轉載自中國時報 2007/12/05 】 .............................................................................................................................. 台灣近年來為因應全球化經濟的衝擊,也推出振興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在本書二個實際案例(苗栗縣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頭屋鳳鳴社區)比較二個客家非營利組織推動產業化情形,作者歸納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 . 產業化有助於活絡地方經濟發展: 由二個案例顯示,居民透過參與生產過程或觀光旅遊的服務,雖未能有直接的商品產值、收益的統計,但實際從間接的地方觀光旅遊人次的增加,地方休閒旅遊的活絡,都顯示有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 . 產業規模小、發展性受限: 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若礙於組織規模過小、人力資源有限下,產業化發展的延展性及與外部的異業結盟空間大為受限。根據 Dees 的研究,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發展很不容易成功,在新成之年有70%的會失敗,主因在於缺乏特定商業組織技能、管理能力及能夠在商業市場成功的可信度(Dess, 1996)。 三 . 產品內涵兼具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 葉玲玲(2004)研究指出,非營利組織在創造有產值的服務或商品的同時,也創造出文化的、社會的或是環境的價值。以頭屋社區發展協會為例,以古山村、古廟及客家房屋的訴求做為產業化發展的特色,雖並非實質產業化的商品,卻成為產業化過程建立良好公益形象的重要內涵。 四 . 組織內部動員力強、凝聚力深,有益產業化推動: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常面臨一些質疑,如:組織管理問題、公益形象及使命漂移問題,在本研究二個案例,無論是組織領導或幹部,皆未受過商業管理專業訓練,但組織管理部分,因組織公益使命的共識,導致組織運作呈現很深厚的動員力與凝聚力,有助於產業化的發展。 五 . 政治力介入導致社區互動網絡斷裂: Brehn 與 Rahn(1997)提出,社會資本的內涵包括:對政府的信任、公民的參與與人際間的信任,其中公民的參與及人際的信任可以建立綿密的共榮關係。由本研究中,確實發現社區互動網絡的建構及信任的問題,會影響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的發展。 六 . 資源的依賴與政策的延續: 多元就業方案無以為繼,導致非營利組織經費陷入困境,也成為非營利組織產業化永續發展的阻礙之一。此外若政策的反覆或缺乏延續性,導致在對政策的認知與期待下,常與政府部門間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組織資金不足亟需政府支援的情況下,是非常不利於非營利組織推展產業化,也非常不利於政府與社區間信任關係發展的。 七 . 教育的紮根與人力資本的挑戰: 對社區公益與產業發展的使命感,讓協會成員能夠持續克服困難走下去。因此二協會均體認教育紮根的重要性。此外,這些社區人才並沒有商業專業的背景,在產品開發、行銷策略,甚至是客家相關產品潛力的找尋上是否有足夠的精準度,都是面臨考驗的。 .............................................................................................................................. | |
![]() 9 折特價 450 (定價500) ![]() ![]() |
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 丘 昌 泰 蕭 新 煌 .............................................................................................................................. 推薦本書二大理由
•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
/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著 |
高點網路書店 台北市開封街一段2號8樓 02-2311-7787# 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