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台股近來起伏波動頗大,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指出,現在投資股市只要有一○%獲利就跑...駱錦明說,過去的投資策略是起碼要三○%的報酬率,才會獲利了結。但是,最近很多投資人只要一○%就很滿足了…… 【轉載自工商時報 2008/02/28】 .............................................................................................................................. 行為財務學的緣起背景,主要來自在真實市場中發現了大量的「異常現象」,無法由渠等現代財務理論加以解釋。而之所以無法有效解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理性預期的關鍵假設。在有限思維下,人們經常使用便捷的思考方式進行評估與決策,也就是所論的捷思,從而造成各樣的「捷思型偏誤」,諸如:框架效應、心理帳戶,與代表性偏誤。
一. 框架效應: 決策者的思考方向與決策過程,會受到問題本身所呈現的形式影響。而問題呈現的樣子 二. 心理帳戶: 在理性模型下的決策法則十分清楚:在一定的資源或風險限制下,追求效益最大化;或是在一定的效益條件限制下,追求成本最小化。於是人們傾向於採取效率較高的捷徑式思維,而心理帳戶就是其中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所謂心理帳戶,就是在人的認知系統中 三. 代表性偏誤: 代表性偏誤係指因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而產生的偏誤。決策者面對眼前的決策情境,傾向於尋找已發生過的類似問題,而將該問題所適用的決策模式套用在當下的決策情境,如此可減少從頭開始全盤評估的繁複程度,提高決策效率。此一傾向說明了,人們常常傾向於以可能結果的代表性作為判斷的第一直覺,而這有可能使得那些影響可靠性但不影響代表性的因素,很容易被忽略,因而產生系統性的預測誤差 。 這就是代表性偏誤。 ......................................................................................................................... |
![]() 9 折特價 360 (定價400) ![]() ![]() |
行為財務學—當財務學遇上心理學 郭 敏 華 .............................................................................................................................. 推薦本書二大理由
•消費者行為
/ 蕭富峰 著 |
高點網路書店 台北市開封街一段2號8樓 02-2311-7787# 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