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對青少年學業及身心發展危害甚深,如何降低校園霸凌問題早已成為 心理、教育研究議題,更是社會關注的共同焦點。本文以文獻分析法進行研究,目 的在對教育部自2006年起推動的反霸凌政策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建議。結果發 現,反霸凌政策的優點在於建立跨中央與地方的平台,並整合教育/警政/司法的 力量;能為反霸凌安全學校提供財政上支持;將旁觀者納入輔導等。然反霸凌政策 似有部分待調整處,包括:霸凌與暴力概念的混淆;查察方式的不足;處理方式的 侷限;反霸凌安全學校要點的問題;缺乏適切的教師專業訓練等。文末對上述困境 提出五點綜合建議,包括:明訂校園霸凌定義及類別;通報及評鑑可採用多來源 法;並用規定—處罰取向及問題解決取向來處理各類霸凌行為;整合學校、教室、 個人與家庭層級的措施並符應當地脈絡;修訂反霸凌安全學校要點等。……「校安計畫」對防制校園暴力及霸凌的作為,主張透過暢通投訴管道(申訴電話及信箱)、編製校園生活問卷、設計輔導課程、老師觀察評估等查察方式以發覺校園霸凌事件(教育部,2009a)。先對投訴管道分析之,教育部設置24小時免付費電話(0800-200885),並請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設立投訴專線電話,即時處理學生、師長、家長、社區及民眾反映之訊息。投訴專線欲發揮功能,有賴於學生、師長、家長、社區及民眾的主動通報。然而,因為校園霸凌是聚焦於校園內發生的霸凌事件,社區及一般民眾可以難以察覺。其次,受害學生可能不敢聲張或不願聲張,例如:Oliver與Candappa(2007)的研究指出,中小學學生不願意把霸凌經驗告訴成人,尤其是教師,而且告訴家長的意願會隨時間而減少,不願訴說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學生怕被報復、學生認為成人的反應無效,以及同儕文化不鼓勵告訴成人。 Theriot、Dulmus、Sowers與Johnson(2005)指出,受凌者通常會被拒絕、敵意對待而造成二次傷害,受凌者害怕這種無情的反應,使得受凌者會隱藏受凌事實。由於受凌學生可能不願或不敢聲張,這將使得申訴專線的功能大打折扣。另外,希望家長能主動通報,此期待也有可能過高,因為這要依於家長曾知道孩子被霸凌或霸凌別人,以及家長對霸凌的詮釋。許多兒童認為受凌是丟臉的,霸凌是錯誤行為,而不願告訴家長,將使得霸凌被低估(Nordhagen et al., 2005)。簡言之,受凌學生不敢通報、不願通報,家長或社區民眾未察覺或低估校園霸凌事件,都可能使得投訴專線的功能受到侷限。……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