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學生受教的園地,亦是人與環境互動的場所。優質、有特色的學校,可以培育有氣質、有內涵的好學生。「有怎樣的學校,就有怎樣的學生」,更說明了學校對學生影響的深遠性。 學校有其教育目標,經營應以教育目標為主軸,亦即校務運作要以學生之最佳福祉為優先考量。身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應思考如何營造一個溫馨、友善及具特色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享受到學習樂趣,並得到滿意和有效的學習效果。 每所學校經營需要一群人發揮其集體智慧,並根據學校背景環境、實際需求、學生特質及教育發展研擬校務發展藍圖,做為學校經營的指引與方向,方有助於建構一所有效能的學校。 每所學校是由不同的歷史、環境(包含學校規模、地理位置、面積大小、校內文化和氣氛、社區環境與資源等)及人員(包含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家長等)所組成,由於領導和經營策略的差異,在日積月累之後,學校效能與辦學績效也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隨著時代進步及教育發展,社會及家長對學校的要求和期望愈來愈高,而家長選擇學校的機會也愈來愈多;相對地,學校經營者的壓力也愈來愈大。倘若一所學校毫無特色,又見不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家長將會離學校而去,結果可能導致學生來源愈來愈少,迫使學校步入轉型、整併或關閉的命運,這在英、美國家已經出現為數不少的案例。 值此少子化之際,乃發展精緻化教育、提供學生適性化學習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發展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係屬教育工作者應思考的課題,教育部亦積極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 教育部所提出的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較偏重若干學校,即當前許多學校因學生入學人數普遍遞減,而出現教室過剩及校園角落荒蕪之情況,必須充分活化閒置的校舍空間,以營造學校特色;然而,這種作法並無法推廣到其他學校,我們必須思考每一所學校的經營特色,才是所應追求的教育發展方向,而教育部特別委託林志成、高俊雄、林仁煥與蔡淑玲(2009)進行之「98年度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成效評估」之研究發現,特色學校方案對學校經營之最大助益為「活化校園空間」……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