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工業時代去中心化組織型態的形成, 使學校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Murphy & Hallinger, 1992),因而激發教師被期待成為是學校文化的創造者和教室外的領導者(Barth, 2001)。換言之,過去教師坐擁班級王國,常被批評是單打獨鬥的教學者,為因應教育環境日益繁雜的今日,教師將被期待能走出教室外與同事合作,進而擔任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角色,進行校務推動,以利提升教育品質(張德銳,2010)。因此,教師領導是從科層體制到同儕控制的前提下,重新進行權力分配,即便在2000年左右的英國,教師領導仍被視為一種新的學校領導(Harris, 2003)。因此,教師領導對於國內教育工作者而言,可說是一項新穎的教育術語(吳百祿,2009),而教師領導多半和課程與教學改革相關(陳佩英,2008)。再進一步深入探討有關教師領導的文獻,可發現大多數學者從1990年代才開始大量闡述教師領導的意義(吳百祿,2009),但相關的概念仍無法被清楚定義,乃因教師領導包含許多概念,因此專家學者針對教師領導內涵看法差異甚大,所採用的指標也不盡相同(吳百祿,2011a;陳玉桂,2006),導致教師領導涵蓋層面過於廣泛,以致於仍未有一致性的定義(黃道遠、吳婷婷,2012;郭騰展,2007;York-Barr & Duke, 2004)。復因國內教師領導學術領域仍屬起步階段,多數文獻僅止於概念描述,相關實證研究並不多見(張德銳、張素偵,2012)。而教師領導帶給學界的省思便在於領導的焦點從控制為手段的管理結構,轉變成以建立組織學習為主的思維,因此,領導的概念不再是以權力或控制為出發點,而是與他人共事以及使他人願意付出的領導能力為其開端(莊勝利,2005)。質言之,任何組織均有其目標,欲達成此目標則必須仰賴成員相互合作,在這過程中,領導即居於核心地位(鄭彩鳳、吳慧君,2006)。而教師領導使得教師們擁有強烈的領導意願與能量,進而推動校務革新與提振教師士氣,最終成為學校發展正向力量的新趨力(張本文,2011)……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