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教育部宣布2001年為「生命教育年」以來,生命教育雖受到政府、教育行政、教師和宗教團體等機構的重視,但至今政策仍難以推動,無法有效落實。本文研究者身為一名教師,在此從教師專業發展與課程設計的角度,提出以自我研究來發展教室層級的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希望能為生命教育的落實提供另類途徑。 在國小任教二十幾年,愈來愈感覺沮喪,不只因為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責任感、自我中心卻又無法獨立自主,他們看似張狂,卻又弱不禁風,更糟糕的是連續幾年任教的高年級,都有學生透露想自殺的訊息。為什麼他們會失去面對生命的勇氣?要怎麼樣才能讓學生學會看重自己,勇於面對生命的挑戰?雖然國小教科書裡不乏生命教育相關的教材,我也很認真地將教材內容傳遞給學生,但是問題依舊存在,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些問題一直令我深感困惑,直到決定採取自我研究融入課程,問題才獲得解決。 過去的課程發展,向來著重由上而下的工學模式,或是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改革,表面雖見快速成效,實際上實施層面卻窒礙難行。如何將生命教育融入現有課程,讓學生對生命價值與意義有所領悟,是一件需要慎思的教育任務;高遠的目標或多元的教學技巧雖有其必要,但最重要的仍是透過師生親密的關係、共同的感動與深度的反思,才能喚出學生內在的主體。 任何課程改革與課程目標,如果缺乏教室層級的改變,都將形同虛設,因此,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然而,過去教師的專業發展著重在教學技巧、方法與固定性的知識,無論新手教師或資深教師,都是外來的教育專家告訴他們要知道什麼,以及如何使用知識,很少去探討教師自我與課程、教學的關係……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