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末,全球化帶動產業升級與社會轉型,各國高等教育為了培養出知識經濟社會所需的大量專業人才,逐漸由菁英發展為普及化型態,快速地擴增高等教育入學機會,這除了反映出全球對人才的強烈需求、激烈競爭時代已來臨外,也增強了課程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在大學人才培育中不可被忽略的主軸。1998 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在「高等教育世界論壇」中即提出,現今大學在面對全球化競爭中大學需克服的四個課題:一、課程發展的適切性;二、讓所有有能力在高等教育就讀的學生順利完成學位;三、國際化發展;四、大學需獲取多元且足夠的資源。因此,對於大學如何充分運用教育資源,藉由多元學習歷程,擴展國際經驗,以確保學生學習成果及品質,乃成為社會大眾最關注的議題之一。 邁入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全球化更加推進著大學朝國際化發展,除了人員的交流、課程的合作頻繁,藉由國際學術合作追求卓越以增進國際競爭力,已成為現今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全球化」熱絡大學間的國際交流,不可避免地,也帶動各國高等教育機構開始跨越國界(crossborder)發展,其中包含了學生、教師、課程、校園等不同面向,開始進行跨國合作與流動(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05)。 根據UNESCO的定義,跨國高等教育(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是指某一個國家的教育,部分或全部直接來自另一個國家。其提供給學生的教育服務是跨國界的,學生不必到海外獲取,在國內即可取得,是國際教育的一種方式(UNESCO, 2006, p. 9)。廣義地說,跨國高等教育是指「人員、學程、課程、教育服務提供者、學術活動、研究、服務等跨國界或區域的流動」(OECD & World Bank, 2007, p. 24)。因此,跨國高等教育的活動包含了學生至國外大學做短期進修、獲取學位、實習,以及教師所進行的研究休假、研討或其他專業的活動……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