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普及的時代,寫作不再是屬於文人雅士的專有技能,是每個人都可以具備、學會的能力,而學生透過寫作可以培養思考力、想像力等重要心智能力,因此培養寫作能力成了教學現場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周慧菁,2007)。 寫作與閱讀、算數(3R)並列重要基本學科能力,2003 年四月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力陳在全國各級學校進行寫作改革的必要,並公布了一份「寫作:被忽略的R」(Writing: the Neglected‘R’) 報告書,開啟了一波找回寫作能力的教育改革潮流,帶動瑞典、香港、澳洲等國家提出寫作改革,由此可知,寫作這項能力已逐漸受到重視,並且成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學生不只需要能寫出通順語句的能力,更要提升至創作文章的境界。 我國民國六十四年修訂課程綱要,在國小階段始增加了寫作目標(羅秋昭,1999),課程綱要回應社會需求不斷進行改革,寫作已成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中的一項能力指標,國小階段著重於啟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寫作的基本能力,從第一階段開始進行口述作文,第二階段開始進入筆述作文,最後學生能夠掌運用蒐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修改等寫作步驟,熟練的筆述作文(教育部,2011)。 寫作要言辭達意,必須要「言有序」、「言有物」,除了閱讀摘要、採訪報導外,透過影像訓練觀察力,亦是一種訓練寫作言有序方法,不同於看圖說故事,影像必須沒有故事,只是一幅圖畫或是一張照片,卻能夠透過觀察細節,將眼睛所見化為文字(顏擇雅,2007)。寫作要言有物除了相關內容的題材外,生活經驗也是豐富寫作內容的重要元素,然而生活範圍太廣,易造成取材不易、主題難辨、偏離題旨、層次不明的情況(杜淑貞,2001)……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