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工業4.0的推動下,平價精密的工業機械人被大量使用在工廠生產線,而無人車、生活應用機器人正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機器人的需求及發展將可預見呈現高倍數的成長,機器人產業的蓬勃將成為必然的趨勢(Reddy, 2006)。自1990年代起,歐、美等先進國家有感於全球化趨勢及科技的迅速發展將造成知識經濟新競爭世代的來臨,因此,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將是一場公民素養的競爭。這些新時代的素養,除了一般已開發國家公民所必備的基礎能力:讀(reading)、寫(writing)、算(arithmetic)三項素養之外,新時代公民所需要的新素養,也成為世界各國訂定基本課程關鍵學習能力的主要依據。例如:1992年澳洲提出七項關鍵能力,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終身學習四大支柱(2003年修訂為五大支柱),2005年歐盟提出終身學習八項關鍵能力,而2003年美國則提出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詳見張鈿富,2009;黃子瓔,2010;Dede, 2010; Trilling & Fadel, 2009)。在這些關鍵能力中,與機器人課程最息息相關的包含有:批判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討論能力、協同合作能力,以及創造創新能力等五項關鍵能力,這五大關鍵學習能力與機器人課程的關係分述如下: (一)批判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源自於Dewey(1933)對於人類思考歷程所提出的反思(reflection)要素,以及Bloom、Engelhart、Furst、Hill與Krathwohl(1956)在教育目標架構中對於認知領域能力的分級概念。資訊時代興起後,學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定義(Norris, 1985),其中Sternberg(1986)和Halpern(1998)將後設認知領域的知能納入批判思考能力的範圍,認為批判思考是對於各種不同來源的資訊進行分析、綜合、評估和應用的過程,涉及歸納、演繹、推理、論證和決策等基本認知能力,這些定義和資訊素養的定義其實也有部分的雷同(Weiner, 2011) ……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