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隨時保持熱忱與衝勁,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請讓我一視同仁對待學生,而不要受其外在影響。不管聰明上智或平庸愚劣,我要讓他們都能得到我的關懷……」(陳正昌,1992,頁67)。多年來,這篇〈教師的祈禱文〉總提醒著我,教學應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尤其是弱勢家庭的孩子。研究者任教於南部某縣轄市文教區的小學,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良好,學生素質也頗佳。但是,學校圍牆外的學區,居住著許多弱勢家庭。雖然,有些弱勢家庭的學童在校表現良好,但也有部分學童的學習與同儕相較,呈現極大的落差。陳淑麗(2009)指出,弱勢兒童學習的劣勢在入學前就已發生,如果班級教學未給予居於劣勢的學生特別的教學與輔導,會導致弱勢學童的基礎學習不及一般學童,緊接之各項學習更是難以繼續。研究者觀察學習上的「客人」與同儕的落差逐漸擴大,深深覺得只要學校教育能對這些孩子多付出關愛,並且輔以適當的指導,應該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 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始自閱讀(教育部,2000)。柯華葳(2008)指出,從PIRLS 2006 資料顯示,家庭因素確實對於學生閱讀成績有影響,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圖書越豐富、家中閱讀活動越頻繁,家長閱讀態度越正面,學生的表現也越好。相反的,部分因為家庭無法提供完善資源,學業成就比較低的學童,更需要學校提供閱讀方面的助力。因此,研究者探究本校弱勢低成就學生的閱讀表現,籌組「兒童讀書會」,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弱勢且低成就的學童閱讀,主要目的為:(一)了解本校中年級弱勢低閱讀能力學童的閱讀教育現況。(二)開發適合本校中年級弱勢低閱讀能力學童的閱讀教育推動方案,提升學童的閱讀學習能力。(三)評鑑本校中年級弱勢低閱讀能力學童的閱讀教育方案和運作模式。(四)依據行動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國小推動閱讀教育之參考 ……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