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人力銀行統計,學生具備「跨界」長才,會影響工作薪資,台灣上班族在中國大陸工作平均年薪排名,以營建規劃類123.3 萬元最高,其次為金融專業類、人力資源類、工程研發類、經營幕僚類人員,多少也受到跨領域能力的影響而產生薪資的差異。也就是跨領域合作是未來工作環境的趨勢,但如何引導跨領域合作能力的學習又是一種挑戰。 逢甲大學在跨領域的通識課程主要是於101 學年下學期,就有了自我認識與行銷、雲端視聽策展、文化比較專題,以及智慧型創新(初、中、高階)等課程的實驗,我們體認到推動專題製作類課程的必要性。同時要讓通識洗刷「簡單化專業」、「營養學分」的誤見,需要有計畫推動通識課程改革,其中,專題製作類課程是最佳策略。專題類課程是透過「專題式的學習」協助學生尋找問題,激發學生思考能力並加以實踐的高層次學習。它應是所有通識課程的理想型態,但是,改革需要時間及步驟,具體推動時無法馬上將所有課程都改為專題製作模式,因此,我們希望在現有通識課程中切割出一塊來,進行實驗性改革。 專題式課程應該是跨領域整合的實作課程,目標在培養學生將所學與其他人分享、合作,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實作過程沒有標準答案可以依循,所以應該允許失敗的可能。過去,教育制度中,所有內容都有標準答案,學生要學會「對」的答案。但是,現實世界中,不可能每件事都有標準答案、都一定能作對。怕犯錯,往往就綁手綁腳,無法有效學習,況且,學生從錯誤與失敗中,能學到比答對還要更多的經驗。我們寧可學生在學期間就犯了許多錯誤,也不要讓他們進入社會時才不斷犯錯。犯錯與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沒能學到經驗。因此,我們鼓勵犯錯,但希望學生能夠從失敗學到經驗。所以,我們希望專題的過程被記錄下來,不管是以影片或電子書型態,都能對學習產生正面意義。因此,專題製作課程需要符合下列四項標準……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