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快速變遷、科技日新月異、全球化現象的急速蔓延與影響、就業市場趨向客製化以及知識快速變化的現代,如何讓學生能夠跟隨世界變化的潮流而發展應具備的能力,應該是學校要關心的教育議題。近年來,許多國際組織相繼提出以「素養」做為未來課程改革的基礎,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在2003 年出版的《開發寶藏:願景與策略 2002-2007》,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自我實現以及學會改變等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2005 年發表《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選擇》,揭示運用互動工具、異質性團體互動與自主行動等核心素養;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於2005 年發表《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架構》,提出八項促進終身學習的核心素養內容,分別為:母語溝通、外語溝通、數學素養與基本科技素養、數位素養、學習如何學習、人際、跨文化與社會素養以及公民素養、創業家精神、文化表達等;聯合國在其倡導的人權宣言中,也說明聯合國促進其會員國的教育和國民素養之決心,強調具備核心素養是國民之基本人權(蔡清田、陳延興,2013)。據此,教育部為呼應當前教育思潮與先進國家教育發展趨勢,遂提出核心素養做為課程連貫統整的主軸(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顯見,核心素養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理念,更是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發展與改革的DNA(蔡清田,2014),導引著現階段各學習領域/科目的課程規劃、教學設計與教材發展。 國內核心素養的研究主要參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之「素養的界定與選擇」,始於柯華葳、劉子鍵、劉旨峯(2005)受教育部委託的「18歲學生應具備基本能力研究」,以及洪裕宏等(200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的研究……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