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已滲透了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除了帶給我們資源共享與生活上的便利外,同時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關於數位科技的誤用與濫用等負面議題,儼然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與現象。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各項研究並積極改善資訊科技教育,期使下一代能具資訊社會中公民應有的態度與責任。 今日學生在數位科技使用的問題層出不窮,學生濫用或誤用的問題日益嚴重。教育部(2015)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發現國高中生的網癮盛行率高於小學生,國中生以線上遊戲使用的盛行率最高,臉書成癮盛行率則國高中均較高,故未來可針對此現象進一步探討,並在實務應用上國中宜以線上遊戲使用成癮與臉書成癮的預防與輔導為重點。有關網路成癮的問題,研究發現青少年因長時間上網,耽誤三餐進食,身體出現不適,產生肥胖、乾眼、視力模糊、手腕背部與頸肩疼痛、頭痛及睡眠不足等健康問題;出現焦慮、憂鬱、強迫、敵意、偏執、自殺等心理健康問題(何振珮、朱正一,2012;Belanger et al., 2011)。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兒福聯盟】(2016)「台灣兒少網路霸凌經驗調查報告」,將近四分之三的兒少(74.1%)覺得網路霸凌情形嚴重,而有高達七成六的兒少在網上有目睹或是自身遭遇受害的經驗,當進一步了解他們是在那些地方遭到惡意欺負時,排名第一是「社群網站」(93.2%)像是Facebook、Twitter或微博,再來是「通訊App」(48.0%)像是Line、What’s app或WeChat。現實世界中因交易所生的犯罪問題,在網路世界中也難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包含詐欺、賭博、販賣槍砲彈藥刀械毒品或猥褻物品、媒介色情、偽造文書、侵害商標權與著作權等(林宜隆、楊鴻正,2001)。在新聞與報章雜誌持續報導許多關於新數位科技工具造成爭議與社會議題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數位公民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以較宏觀的角度審視科技與人文的議題(陳劍涵,2013)。教育部除了積極推動「學生安全健康上網計畫 」,於2016年宣導「尊重他人,健康上網」以強化資訊倫理教育及網路禮儀,期能加強學生法治及對於霸凌行為法律責任的認知(教育部,2016)……本文未結束,完整試讀內容請點選以下「點閱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