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並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而白居易最有名的《長恨歌》,《琵琶行》,就是長篇敘事詩的代表作。 對後世影響最大則是白居易的新樂府詩,詩詞中呈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如《賣炭翁》序為:「苦宮市也」,更是揭露朝廷以宮市方式強行劫奪百姓資財的感嘆。 此次黃律師就以新樂府詩的代表名篇-賣炭翁,為各位探討法律世界吧。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價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 詩詞解釋: 在唐代,有一位住在終南山中的老人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終日在山中伐薪燒炭,老人忍受著被煙燻的不適,辛苦的工作,而這麼賣命的原因,只求一家溫飽而已。 老人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禦寒衣物,整天凍得發抖,但是卻又希望天氣再冷些,那樣木炭或許可以因為天寒的關係,賣個更好的價錢。 天從人願,當晚果然下了一場大雪,積雪足足有一公尺厚,老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推著整車的柴薪出門,到了南城門的時候,也接近中午了,而老人也因為一早就辛勤的工作而餓得發慌。 突然間,出現了兩個穿著上好質料衣物的太監,說自己有皇帝的諭令,就強行把一車木炭要運入宮中去,著急的老人就說:「這千餘斤的車薪,我們一家老小就靠賣這車薪過活了,被你們運走了,那我們要怎麼生活呢?」。沒想到,這兩個沒人性的太監,就只拿出半匹的紗及一丈的綾布隨意的綁在老人的牛角上,就把可憐的老人打發回去了。 那麼,黃律師要請大家動動腦囉,請問: - 皇宮(政府)向人民買炭薪是什麼樣的法律關係勒?
- 強行把老人的車薪牽走的太監,是犯了什麼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