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 數 |
當期企劃 |
出刊月份 |
第 23 期 |
攜手創造福利化社區:萬華社區協力聯盟的網絡治理模式探討 |
2019/3
|
第 22 期 |
臺灣社會企業社會影響力評估指標之分析 |
2018/9
|
第 21 期 |
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以社區為基礎之社會營銷與變革理論的關聯 |
2018/3
|
第 20 期 |
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結構與組成與營運效率及投資效率的關聯性 |
2017/9
|
第 19 期 |
非營利組織建構多重利害關係人之協力關係研究:以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為例 |
2017/3
|
第 18 期 |
在地文化創新的民間推手 |
2012/9
|
第 17 期 |
以陸客之名:博物館行銷策略的故宮個案分析 |
2012/3
|
第 16 期 |
非營利組織的政策倡議與策略結盟:多元主義與統合主義觀點的詮釋 |
2011/9
|
第 15 期 |
汶川震後大陸NGOs的發展及其對公民社會的影響 |
2011/3
|
第 14 期 |
公平貿易運動的制度化:全球化下的另類治理? |
2010/9
|
第 13 期 |
非營利組織、政府與草根性公民社會的發展:以臺灣九二一震災為例 |
2010/3
|
第 12 期 |
非營利組織、營利組織與政府部門在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角色──以苑裡 |
2009/12
|
第 11 期 |
文化政策中菁英藝術與通俗文化的分流或合流: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視聽媒體藝術補助為例 |
2009/9
|
第 10 期 |
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對公益行銷參與障礙之實證研究 |
2008/9
|
第 9 期 |
我國「第三部門基準法」之草擬 |
2008/3
|
第 8 期 |
論促進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法制化 |
2007/9
|
第 7 期 |
非營利中介組織治理之研究:兩岸三地六個個案的跨域觀察 |
2007/3
|
第 6 期 |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
2006/9
|
第 5 期 |
第三部門與社區健康營造 |
2006/3
|
第 4 期 |
台灣的民間社會、非政府組織與民主化:1980-2005 |
2005/9
|
目前是第 1 / 2 頁 (每頁 20 筆 / 共 23 筆)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
|